一句話,就是「暴力地硬塞」。
如果有意識自己平常的一舉一動,去思考每一個行為是否有價值的話,會發現一天24小時中,真正算得上有效利用的時間並不多(不過得看人怎麼定義何謂「有效」)。
我一天的時間利用如下:
上班(包含盥洗準備跟通勤時間) 10~12個小時
家事(整理房間、洗衣服等) 1小時
洗澡用餐等每日必做的事 1.5小時
唸書、寫工作日誌部落格 1.5~3小時
運動 0.5~2小時(一週2-4次)
娛樂(看電影韓劇小說等等) 1~4小時(不定期)
跟家人或朋友聯絡用餐等 1~3小時(不定期)
其他(準備婚禮、非固定的事) 0.5~2小時(不定期)
睡覺 4~6小時
如果再加上偶爾會接的翻譯或是審書稿,目前兩個星期一堂課的MBA課程,公司的活動等等,就覺得每天都過得昏天暗地,時間怎麼都不夠用。
但是閒置時間多時,我也沒有多積極,反而是很多事情卡在一起時,就會變得很高效率。像是邊通勤邊唸書,邊洗衣服邊運動等。 甚至會主動壓縮娛樂時間去填補更多剛需較大的事情,像是不小心衝動地多報了一堂課,或是接了審書單。 有時是因為工作加班到很晚,就會在中午午休時趕作業,或是工作空檔時查資料。
忘記是在哪裡看到的影片,某大學的一個教授示範了如何在一個玻璃瓶內裝入最多的東西。假設你手邊有石頭、沙子跟水,如果你先裝入水,接下來不管你要裝石頭或沙子,水都會溢出來。如果先裝沙子的話,倒水進去時水會滲入沙子隙縫裡,但是無法放入石頭。所以放入玻璃瓶的順序應該是,石頭、沙子,最後才是水。
一天24小時就像這個玻璃瓶,如果在有限的時間內擠入最多事情,就看哪些事情是石頭、沙子還是水,再決定要怎麼放入。
講很輕鬆,自己認為是石頭的事情,有可能是水甚至是沙子,所以只能反覆嘗試去找出規則,特別是適合自己生活模式的規則。
對我而宜,所以可以肢解或是透過工具來完成的事情都是水,反之得正襟危坐地在電腦前打字,像是練習程式碼或MBA作業,以及得在公司的工作,都是石頭。
如果自己的實力夠強的話,介於兩者中間的沙子,也許可以變成水的等級來完成。
現在就是在點沙成水的練習了(暴力地硬塞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