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自己部門的新人時,有時候會覺得理所當然該懂的事情,他完全沒有概念是很神奇的事。
想在日本職場工作的人,在進公司之前可以先閱讀學習「ビジネスマナー」或是「秘書検定」的書籍,了解一下日本職場的眉眉角角。
比方說客人來時,進到會議室後誰坐上位誰坐下位;交換名片時,誰先交換,要怎麼交換,該怎麼說。
像這些細節,外國人會因為國情文化不同而不了解,甚至是無法理解。如果在進公司前能稍微補充一下這類常識,會讓自己在職場的菜鳥期比較順利,也不會那麼常踩到前輩長官的地雷點。
如果擺明「我就是外國人」,或是在外資公司上班的話,就可以不用往下看,因為或多或少有人會覺得「公司要用我這個外國人,就是因為我不是日本人呀」而不想改變自己,當初剛進公司的我也是這麼想。不過日本職場待久了,看了每一年新人進公司之後的表現和狀況,發現有時候去習慣這個環境或文化,並不是要求你變成日本人,而是讓你不要在不經意的時候,讓人感到不舒服/不愉快,特別是跟你共事的人,有很大比例是日本人的話。
說個實際情況。
部門的小後輩跟著前輩還有部門的部長和課長,一起跟新卒採用的業者開會。由於以往都是前輩和課長兩人跟業者接洽,所以這次的會議部長和小後輩是第一次跟業者見面。第一次見面理所當然要交換名片,於是小後輩就先上去跟業者交換名片,之後才是部長跟業者交換名片。
我沒在台灣的公司上班過,不太了解台灣的交換名片的規矩。但在日本,基本上是依序從職階最高的人開始交換名片。
所以當交換名片完落座之後,業者對小後輩說:「你很努力想要晉升(日文:出世)呢。」,小後輩以為對方是在稱讚他而靦腆地笑。
其實並不是,對方是在暗示他不懂規矩。在這個時候,業者的主管可能對這個小後輩的辦事能力有所不安,特別是從事跟「人」有關的工作,就不得不考慮「人」會有的反應跟情緒。而在小小的地方讓人感到你失禮/不得體的話,連帶影響別人會對你的工作表現帶有問號。
也許有人會說「怎麼這麼麻煩,在這種小細節上糾纏」。很多的失誤都是在小細節上就開始出問題,沒辦法體會到這些眉角造成的差異。
把工作做好,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你得把自己訓練成從不理所當然變成理所當然。
老闆交代你印10份會議資料,你要印黑白還是彩色,要用A4還是A3,印單面還是雙面,印雙面的話是長邊固定還是短邊固定,用訂書針裝訂還是要打洞放文件夾,什麼時候要完成,印好的會議資料是交給老闆還是放在會議桌上。萬一老闆給你的是電子檔,印出來有可能會因作業軟體版本的關係字體圖表跑位,給你紙本卻發現裡面有重複的內容。上述種種的問題,在老闆交代時想得到的人,跟壓根沒想直接原原本本拿去印的人,差別在哪裡。
差別在你完成這件工作的目的是什麼,前者是要讓老闆的會議資料能毫無問題地在會議上讓大家能順利地閱讀,後者只是「印10份會議資料」。
剛進社會的人可能會覺得老闆就只是交代印10份會議資料,如果要挑剔這麼多的話,幹嘛不在交代工作時講清楚。抱持這種心態的人,如果遇到我上面提到小後輩的狀況,大概也會說「我哪知道交換名片要先從主管開始,又沒人跟我說」。
這些很多人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沒有人教你也是理所當然的,而你不會是不理所當然的。
我看了很多這種不知道自己是不理所當然,卻怪別人把不理所當然視為理所當然(好繞口令),殊不知在諸多小事情上被視為沒有能力或不足以應付更高程度工作的人。
不知道可以問可以看前輩上司怎麼做,可以買書考檢定。而我寫這篇文章,是希望想在日本職場(或各國職場)工作的人,在踏進有別於到目前為止的人生不同的環境時,有些心理準備跟做一些何謂理所當然的預習功課。
當然,根本就不care能不能混的風生水起,或是有沒有受到同事歡迎,或被視為白目的人的話,就認真地嶄露自我本色吧。(某種程度我也是這麼過職場生活,但也是跌跌撞撞一路走過來。只是年資久了點多少抓到界線在哪,就越來越不在意了XDD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