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社會當(日本的)上班族,即將要滿六年了。
前三年一直跌跌撞撞,不知道自己在日本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能學到什麼東西,自己又該以怎樣的個性生活在日本職場等迷惘陸續產生,到第四年工作稍微上手後才漸漸好轉。工作的基本功上手,隨之而來的是技術跟管理能力的不足開始暴露。該慶幸還是難過的是,目前公司跟我同位階的人,技術能力比我好的 沒有,學習幹勁比我強的 沒有,真要比的話,日文非我母語、沒有日本人的個性跟不想當業務這3點是再怎麼努力,短時間還是無法大幅進步的。 但,我並不覺得自己的能力很好,也非強者,會勝過其他同事的原因不過是我比他們花更多時間去努力學習罷了,而他們多是用工作上的經驗在工作,所以遇到新事物時就會停滯不前。
起初在我發現可以輕易勝過同事時,是蠻開心的。畢竟比進公司久的前輩還懂公司的營運,問題發生時知道該怎麼應對,都表示我的努力有轉化成能力。但是當工作量越來越多時,我想的不再是如何勝過同事,而是如何增加可以一起配合的同事。
每個人都有擅長不擅長的事情,加強擅長的部份,補足不擅長的部分,當然是最理想的狀態。不過工作做不完、同事請病假、有突發狀況要解決時,你無法想孫悟空一樣,拔下一搓毛氣一吹,就變出幾十個自己的分身的話,還是老實地跟同事配合完成工作比較實際。
剛進公司的自己,就有意識到工作上的配合是很重要的,那就像是生產線上,你接過前面的人傳過來的工作,完成自己的部分後,在期限內把工作傳給下個人。但是當初自己,工作能力不強,可以應用這個想法的工作都是很基本的,像是影印時會想這份資料是誰要用的,要印雙面還是單面,要打孔統整到資料夾中還是訂書針固定就好? 開車坐助手席時,會在前輩準備發車時先做車身檢查(公司車上路前都要檢查),在車外確認車燈方向燈是否亮起,進入車裡立馬寫下檢查的紀錄跟出發前的里程數,讓前輩可以直接上路無須親自做這些事情。 這些工作對剛進公司的我來說,就是最大的工作配合。
後來自己變成前輩、自己的職階往上升後,很多工作大多是自己掌控的,所以不太需要別人配合我,我也不用去配合別人,所以就沒有特別想到工作上的配合度。
直到這一兩年我們小組的工作計畫越來越多,私事的影響也越來越多,像是同事結婚、生小孩,我自己也結婚、婚喪喜慶等等都得請假。本來我們小組就必須有「團體意識」,不是那種大家說什麼就是什麼,而是彼此的工作進度都有一定的了解,當有人得請假時,其他人能立刻填上那個工作的洞,配合小組成員彼此的工作是理所當然,但是這種理所當然並不自然而然存在於職場的。
我自己會不自覺地想要多攬下工作來減輕小組的負擔,卻沒有發現因為自己一把抓了五六個工作卻無法進行時,就會有事情卡在我這邊,這時我的同期就會提醒我把一些工作PASS給他。而我的同期跟主管是會忘記跟我或彼此分享工作進度,所以我也會很直接地跟他們說: 進度拜託寫在工作日報或是發Email。 如果我需要請長假時,我把只有自己才能解決的工作先處理完,再跟小組報備剩下的工作進度,像這個星期為了農曆過年而請了四天假湊了9天連假也沒問題;同理,我同事或主管臨時有事得請假,當天我們組只有我一個人時,也不太擔心他們的工作有我沒辦法應付的(還是有,但那已經是個人專業範圍內了)。
但是這樣舒服的工作狀態,目前僅限於我們小組跟少數的其他部門同事,多數人都秉持著「我把我的工作做完就好」,沒有配合的想法,沒想過跟其他人一起進行的工作,在其他人出狀況時自己能不能挽救,或是自己的進度會不會受影響,反正有問題就說「都是誰誰誰的錯」就完了。
我一點也不想要跟這樣的人一起工作,也注意自己不要變成這樣的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