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因為在上MBA的批判性思考課程,課堂上的團體討論跟課後的預習複習作業,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所以總是處在「如果怎樣,該怎麼作?」的腦內模擬思考。

 

 

因為沒有答案,所以在找尋答案的過程中,觀察自己有一些不太妙的習慣,觀察觀察著也開始觀察別人,看別人有哪些傾向來反思自己。

今天去聽MBA大學院顧彼思的學院長演講,半小時的演講卻有一個小時的問答時間。我以為這一個小時會很漫長,沒想到大家問的問題跟學院長的回答都很有內容。當中一個聽眾問學院長,當自己開始上MBA課後,發現時間不夠用,想請教學院長是如何運用時間的。

學院長的回答是

1.先決定不要做的事

學院長不交際應酬、不打高爾夫球、也不看電視。 他提到日本商場的業務很常來拜訪打招呼(あいさつ),如果沒有目的的拜訪他也一律不接見,沒有必要性的工作也不作。 把不做的事情列出來後,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得多。

2.為了自身的成長,明確地訂出目標跟該做的事情

學院長的做法很像傑克威爾許或是馬克祖克柏,每年會訂出幾個大方向的學習,接下來分解成中程目標跟每月每天的目標。

3.根據近程跟遠程的目標,來決定時間的用法

等。這樣聽下來好像跟著學院長的方法執行就沒問題。 但是想想每個人的個性跟人生目標都不一樣,學院長到底還是分享個人的方法,至於這個方法是不是適合自己,終究得靠自己去實踐應用跟改進。

從這樣的想法往下延伸,就想到有時候會在演講會場聽到別人這樣問:

我該不該唸MBA

我該怎樣把思考化為行動

我要怎樣達成目標

 

這類需要自己來判斷來行動的問題。 不管是誰,都會有對自己人生的迷惘,想要獲得一個正確答案後,就能毫不遲疑地大步向前邁進。 但是別人說得出的答案,對他自己來說是正確答案,但不一定適用在任何人身上。

這樣的話,那問問題不就沒有意義了嗎?    自己的腦袋中冒出這個念頭後,再進一步思考,認為把自己的疑惑用語言化為問句丟出來這個步驟,就是讓自己從迷惘的停滯不前拉前一步。這個問題丟出去之後,如果有給答案的人又幸運的話,我們可以直接用這個答案。如果給答案的人的狀況跟我們差異甚大,我們姑且將答案做為參考,想想人生也是有這個方向的可能性。最終還是要將丟出去的問題拋回給自己,「我自己是怎麼想的?」,這才是丟問題的主要目的,把問題明確化為文字,再讓自己好好面對問題來思考方法。 不確定答案對與否,那就跨出第一步去看看這個答案的世界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是的話就大步快跑,不是的話就轉換方向也行。

像這樣,「自己找答案,找自己的答案」,才是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特別是自己人生的迷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